我们的现场实拍视频将带您走进两英镇ISO9000认证过程简单产品的世界,让您亲眼见证其优点和特点,为您的购买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以下是:两英镇ISO9000认证过程简单的图文介绍
目前,施工组织设计中普遍存在可操作性差、缺乏理论依据等问题。目前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缺乏理论指导和依据标准,对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不、不规范、不系统、可操作性不强; ②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的制定缺乏理论依据,忽视职业和环境目标指标及保证措施的制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重视工程项目的技术性,轻视其经济性; ③没有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实施过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完善不及时,贯彻实施不到位,施工人员往往脱离施工组织设计,凭经施工,按习惯操作。 ISO9001认证要求对具体产品、项目或合同的实现过程进行策划,策划内容应包括: ①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②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③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验收准则; ④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ISO14001认证要求组织制定环境目标指标,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对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在考虑3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3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下,识别和判定对环境具有影响的因素,尤其是重要环境因素,对其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并把重大环境因素的改进作为环境目标指标加以考虑,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ISO45001认证要求组织制定职业目标,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根据行业特点,针对具体工程项目,对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正常和非正常状态下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施、人为可预见的职业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等加以考虑,充分、地识别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内各过程的危险源,并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与分级,确定不可容许的风险,确定重大危险源,并把重大危险源的改进作为职业目标加以考虑,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明确控制危险源措施,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上述三标准的要求可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依据。
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今世界前沿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结合了中国当代 广东汕头IATF16949认证制造技术的工业水平,j i力营造积j i、上进、团结、拼搏、全员学习、优胜劣汰''的特色企业文化氛围,倾力构筑的团队,使企业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
IATF16949认证之过程管理 一、看流程 看流程的目的是看一家企业是否有一个精益的布局,是否在创造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使问题可视化。流程非常重要,一个随时间断的流程布局,浪费随处可见,一个精益的布局流程能在设计的源头上很多的浪费。实施精益管理,先期进行精益的布局,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看可视化 可视化是让问题简单化,是用眼睛管理。可视化也是企业管理氛围的体现,管理水平的直观传达。可视化的体现是目视化的管理看板,我将它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管理看板。静态的看板主要是传达组织长期的管理理念,动态的看板是管理者随时要把握的管理信息,我认为动态管理看板更能反映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看标准化 一个企业肯定有许多标准,之所以叫标准化,是将标准普及到可执行的层面。建立标准有四个关键问题: 1、是否每个人都能知道正常与异常? 2、是否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应该采取的标准方法? 3、是否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主要问题? 4、是否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四、看文化 进入一家企业耳闻的目睹的文化元素的表象体现。如果这家企业5分钟之内听不到“改善”、10分钟之内听不到“现场”这些词汇,它就不是精益企业。如果一家企业它具备了这样一种精益文化,首先,这种企业文化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坚持到生产一线去,直接聆听员工的声音;其次,这种文化里,每天都会使用精益工具,目的是潜在问题凸现出来,每个人都会问“为什么”,直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不断点检对策的正确性;第三就是,这是一种“问题优先”文化,高层管理人员会和员工一起解决面临的问题,会感激那些找出新问题的新麻烦的人。 精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有精益的流程,有可视化的问题管理方法、有标准化的管理基准、有创新的企业文化,这家企业应该是能看的,值得参观学习的。 看的第二个层次是:着眼于管理环节,用管理者的眼光去看。 方法是:一看、二问、三思、四做。一看:站在距现场5M远的地方用客户的眼光去观察20-30分钟,对象是人、机、料、法、环,然后再进入现场去近距离看、听、想。 人是否有计划?设备是否有点检基准?物料是否能够配送?加工方法是否易于遵守?环境是否易于轻松工作? 二问:分为问操作者和问自己。 问操作者:为何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强化遵守规定意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强化返回原点思考的意识;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强化质量意识;有没有异常?出现异常怎么办?----强化异常问题“呼、停、待”意识;问自己:为何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强化改善意识。 三思:思考原点、思考根源、思考方案。 思考原点:针对看到的现象,返回原点(创造价值)进行思考;原点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用少的资源,制造有价值的商品如果偏离了这个原点,就存在问题。 思考根源:针对问题点,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切忌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用“五步为什么?”查找问题的根源; 思考方案:针对问题,思考改善方案,能否采取改善四原则排除/简化/合并/重排。 四做: 1.调查分析:现状调查分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统计分析,查找出关键的因素; 2.改善方案:制定改善方案,组织进行实施; 3跟踪检查:对执行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出现偏差及时修正; 4.巩固:对改善效果标准化,制定再发防止措施,落实到相关管理文件。 看的第三个层次是:着眼于管理细节。 这一种观察方法主要应用于现场一线直接的管理者,现场巡察细节对象是人、机、料、法、信息。 人:人-Q(质量) 人员能力状况是否清楚?是否有训练计划并执行?是否有新人/顶岗人员?是否有标记?是否有针对措施?是否按《标准作业》规定操作?是否按《品确书》实施频检?是否有不易保证质量(难操作工序)的操作?对关重工序是否有操作资格规定? 人-C(成本) 生产线上人员是否按标准作业配置?有无多余人员?是否有作业动作停止现象?是否有等待(单手/双手)现象?是否有费力操作?动作太大、步行多、转身角度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伸背动作、弯腰动作?是否有左、右手交换动作?是否有重复/不必要的动作? 人-D(效率) 是否有寻找现象?是否有不熟练操作?是否有离开生产线现象?是否用同一顺序反复进行作业吗?注重观察作业者手的动作/脚的动作/腰部的动作/头的动作,是否能省略/合并/重排/简化? 人-S/E(/环境) 操作方法和周围环境是否有不因素?作业时光线是否充足?是否有异常噪音,是否刺耳?作业周围是否清洁?地板上是否有油污?是否容易使人滑倒? 设备-Q(质量) 是否有设备精度点检制度,并得到遵守?是否有开工条件点检/工装点检制度,并得到遵守?设备调整是否有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条件设定是否可由作业员随意更改?是否锁定?负责变更的责任人明确了吗?---需要可视化。 设备-C(成本) 是否有设备故障率/停机时间每日变动趋势目视化管理?设备切削参数是否设定?是否 化?并得到遵守?是否有生产线设备节拍显示?是否有对节拍长的设备不断改善活动?是否有刀具异常消耗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否有设备换型时间管理?是否在不断改善减少换型时间? 设备-D(效率) 设备的日常维护(点检)的事实是否够清晰可见?设备上面、加工部位、天花板上是否沾有灰尘或异物?所使用的工具是否有规定放置位置?并得到遵守?是否从设备的运动部位发出较大的声音或奇怪的响声?切削油、冷却液是否正好打到切削部位?是否有定量/定时换刀管理制度?是否得到遵守?公众号:精益生产促进中心。 设备-S/E(/环境) 设备运动的地方,身体一部分进去设备会自动停止吗?是否有设备漏油现象并得到管理?是否有切屑飞溅现象?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气味/温度等?设备防护罩是否正常使用?设备上是否放置有多余物料? 材料-Q(质量) 是否有专门的废品箱(红色)?是否能做到先入先出?成品或半成品是否清洁、生锈?放置场所是否有区分并得到遵守?成品、半成品是否有规定的容器,标识是否清晰,是否按规定放置?工序间在制品是否遵守标准手持,对零件放置位置、数量是否有规定?相似零件的防错,标识是否清晰?批次管理是否遵守? 材料-C(成本) 是否有不良品分层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是否有不良品每日变动趋势管理?是否有辅料消耗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注意观察多切屑工序,是否能改成少或无切屑加工方法? 材料-D(效率) 零件放置位置/方式是否方便取放?零件盒/箱是否方便搬运?零件数量是否能一目了然?是否存在零件来回倒箱的浪费现象? 材料-S/E(/环境) 物品是否有放在通道现象?零件容器是否有滴油现象? 如何做一名的生产管理者 生生产管理者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工段中进行,工段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只有工段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才能有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加强工段管理至关重要。 一、生产管理者应明白的道理 生产管理者是车间生产中的,是公司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是生产管理中的直接负责人,实际工作中生产管理者不仅是产品生产的组织,也是直接的生产者。 生产管理是指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必须做好的各项管理活动,生产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团结协作,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使工段生产均衡有效地进行,产生1+1>2的效应,终做到按质、按量、按时、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指标。 生产管理者自身应具备“做人、做事、做领导”的三种能力,简单地说:做人,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品格与徳行,才能以德服人,感染员工,让员工信服;做事,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负责的良好心态,同时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精于本工段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做领导,加强本工段各项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使工段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生产管理者应做的工作内容 生产管理者是生产的直接组织者和生产的劳动者,所以生产管理者既是生产技术骨干,又应该是生产的管理人员,所以生产管理者在此岗位上尽职尽责至关重要,生产管理者应该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管理 生产管理者要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树立员工的荣辱感,我们要以对产品质量负责为荣,以对产品质量不负责为耻,由于我们的不负责导致废次品、不合格产品的产生,糟蹋企业和自身利益,夸张的说,这是犯罪。 2、设备管理 不是 的设备就能生产出 的产品,反之,好的产品一定要用好的设备生产出来,再好的设备如果不加维护和保养,总有 会变成一堆废铁.设备性能虽有高低之分,但维护和保养是始终如一的,设备运转良好是生产合格产品的保证,更是按时完成生产计划的保证。 3、物料的管理 生产管理者要加强对本车间原辅物料的管理,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质量隐患,生产过程中要加强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4、生产过程管理 生产管理者要合理安排机台生产计划,明确生产工艺单上的各项要求,对纸板、纸箱半成品、成品的外观和物理性能等环节,经检查、调试测定合格后才能投入批量生产,应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5、生产现场管理 生产现场是正常的生产场所,环境是否整洁有序,直接影响生产的有序进行,遵循现场管理5S要求,加强现场管理。 6、辅助上级开展工作 生产管理者应及时、准确的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好上级领导的参谋手,工作不仅仅停留在通常的人员调配和生产排班上,更要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三、生产管理者应负的责任 生产管理者在加强工段管理时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义务,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是企业的命脉,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把好产品质量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要领导员工钻研生产技术,为按时、按质、按量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不懈努力。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不断的创新并挖掘员工生产积极性,改进操作方法和管理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 3、 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能源的节约,生产过程中废次品的控制,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减少设备维修成本,人力成本的降低等等。 4、 对生产负责:生产包括人身和设备,有了不一定有了一切,但没有就没有一切,生产一定要坚持, 、为主的生产管理方针,防止工伤事故和重大事故的发生。 四、生产管理者应如何去开展工作 生产管理者在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后,应该如何去开展工作,发挥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首先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生产管理中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自己该做哪些工作,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做一个有实际价值的生产管理者。 2、 要具备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只有对工作负责,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对,同时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3、 在生产现场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遇到重大质量、等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以便得到及时处理解决。 4、 在管理本工段的工作中,应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目标明确是一个重要和起码的前提,目标的实现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计划要有时间性、阶段新性,也可分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5、 要关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对员工及时进行指导,生活上的关心,启发和引导员工,把工作做好。 五、生产管理者的业绩体现在哪些方面 1、 产品质量的提高 2、 生产效率的提高 3、 废次品率的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控制 4、 保持良好的生产现场,使生产有序进行 5、 生产管理
ISO9001:2008标准的0.2条款用较大篇幅阐明了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强调了过程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要求。4.1"总要求"的"注"指出,"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该条款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指南(ISO/TC176/SC2/N544R)》所述,ISO9001:2008标准4.1a)~f的要求就是实施过程管理方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充分说明,新标准的思路、理念及其总要求都以过程为基础,其基本原则之一是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 如果采用过程方法管理过程,就抓到了要害和质量管理活动的本质。可见,只有抓好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落实到产品上,才是ISO9001:2008标准的终目的。按过程方法管理组织由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所决定,是质量管理工作深化的具体体现。 采用过程方法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有很多优越性:有利于对过程进行连续的控制;有利于识别过程和顾客的需求,更好地体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有利于开展质量策划活动,明确过程的目标和要求;有利于了解、协调和确定过程内部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从而明确过程的流程和程序;有利于明确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协调合作和沟通;有利于确定过程所需的文件,增强文件的实用性;有利于加强对过程的监视、测量、数据分析和控制;有利于实施PDCA动态循环管理,实施持续改进,确程增值;有利于增强顾客满意,使组织得到发展。 一、组织如何采用过程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按照4.1条款的要求,认真开展对过程、体系的策划。策划的内容应涉及体系的全部过程。要识别过程,明确过程的输入、输出及活动,明确需求及其流程;确定过程的作用及其指职责的分配;确定过程所需的资源、信息及其所需的文件;确定对过程实施监视、测量及有效控制的方法;按组织的方针确定过程的目标及如何评价过程的有效性,实施持续改进。通过策划活动识别需求,是应用过程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2、要采用以过程管理为主导的方法,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定要达到过程管理模式而需要进行的改进和提高。必要时,采用以过程管理为主导的方法重新设计管理体系。 3、按标准要求制定、修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体系是通过文件表述的,文件使体系运行的重要依据。过程分析应成为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文件数量的途径,不应以文件来决定过程,而应由过程来决定文件,把过程、体系的策划作为制定、修改文件的基础。可利用过程图、流程图方法加深对过程的理解,加强对过程有效运行的控制。应将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的理念体现在体系文件中。 4、开展以过程管理体系为主导的培训工作。应确定以过程管理为主导的培训项目,增强全员的顾客意识、过程意识、尤其要提高运用过程方法的意识,自觉按过程方法的要求对体系实施管理。 5、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进行内部审核。按过程管理要求,并通过符合性的证据评价过程、体系的有效性。 二、组织如何采用过程方法保持质量管理体系 1、组织的领导应按标准的思路和理念,以过程管理为主导建立体系,确保资源的获得,确保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并提供相应的组织保证。应明确标准第4~8章是实施过程方法的范围,0.2条款在a)~d)中强调的四个方面,是实施过程方法、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2、对每一个过程(包括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体系实施所需的过程),都应按照标准4.1条款a)~f)提出的具体要求实施连续的控制。应使过程达到期望的结果,以体现过程管理的连续性。 3、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作为一个体系的大过程实施系统的管理,把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和理解,有利于实现组织的方针和目标。过程方法应与管理的系统方法结合实施,以体现过程管理的系统性。 4、突出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过程方法拓宽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如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顾客满意、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职责权限与沟通、资源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等。这些内容都是过程方法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互相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体现了过程管理的关联性。 5、实现过程管理的程序化和定量化。管理过程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有符合运行对象需要的合理程序,这样过程才能有效运行。所以,程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应加强监视和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反映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反映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特性及其活动和业绩,实现过程的量化管理。这是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两个重要环节,体现了过程管理的可控性。 6、对过程实施PDCA动态循环管理,促进过程增值。要对每个过程循环开展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活动,及时对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产品质量、过程能力、顾客满意度进行考核,促进组织持续进行改进过程的能力和业绩,以体现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三、组织如何采用过程方法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开展过程的评价,识别改进的区域。对过程进行评价,应回答ISO9001:2008标准2.8.1条款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过程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职责是否已被分配;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通过过程评价,寻找改进的输入。 2、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识别改进产品、过程、体系的机会。其中,顾客(包括内部和外部)对过程输出满意与否的反馈,是持续改进过程的根本输入,也是做出准确决策的依据。 3、完善质量方针,实施目标管理。明确产品、过程、体系的质量目标要求,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应不断改进、完善、充实、提高质量方针、目标的要求,以实施改进。 4、建立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和措施三个环节组成的自我完善机制,实施有序的管理。要以过程那为基础,按照过程方法的要求,以过程的有效性为目的开展内部审核活动。通过故管理评审做出科学、合理的改进决策。通过纠正和措施提高组织满足要求的能力。
ISO9000认证与组织结构,——与组织相关的主要概念 组织与组织结构 1.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GB/T19000—ISO9000:2000)组织意味着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 2. 组织结构是指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GB/T11000—ISO9000:2000)将组织工作作为一种过程形式时,必须考虑下列的因素: a. 组织结构必须反映目标和计划,目标和计划是组织活动的目的 b. 组织结构必须反映出组织管理可使用的权力的范围 c. 组织结构必须反映它的环境,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 组织中人员是基本要素,组织结构中业务活动的划分和权限的设置必须考虑人员的数量和习惯,这不是说组织的结构的设计要围绕着人,但配备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