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煜在风格极有特色的房间,几位玩家身着代表各自身份的服饰,手持各种道具紧张巡查,试图找出真相;几个人带着特定的身份和故事,围坐桌边,口中或真或假,各怀心思,各有任务;在线上,爱好者也能隔空与三五好友完成对“剧本杀”的体验。在这种当下流行的娱乐方式里,人们看上去是扮演体验故事里的人生,其实也是在推理演绎自己的生活。真实的“杀局”2016年暑期,高三毕业的泽风(化名)次玩到了剧本杀。当时,电视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首季的热播,让这种以悬疑推理和角色扮演为核心的真人游戏方式开始在国内流行。相关的App很快上线,泽风和她的小伙伴们就是在当面聚会时通过App开启了盘“杀局”。“刚听说时你也许会觉得剧本杀是桌面游戏‘杀人游戏’‘狼人杀’的升级版本,但玩过几盘之后你就会知道,其实它的内容形式和给人的体验要丰富许多,已经是另外一套体系了。”泽风提到的前两种桌面游戏被人们熟悉已经很多年,玩家们公认的是:虽然它们也有一定的推理成分,但在判断“真凶”时,更多依赖的是一些“场外信息”,例如玩家的神情动作、思考和行为的习惯等。“这当然也很有意思,不过那更多的是一种社交的乐趣”。她说,“杀人游戏”“狼人杀”还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在于永远只有“天黑请闭眼”这一套体系,玩多了总归会感到有些疲倦。剧本杀则可以让人更好地关注于“推理”本身。典型的剧本杀故事都是一件命案,玩家需要通过搜证、讨论、分析,找出真凶并尽量复盘整个事件的细节,这也是剧本杀初的名字“谋杀之谜”的内涵。谋杀故事可以设置为古今中外的任意背景,既可以依托真实事件也可以是架空的演绎,每一个剧本都能带给玩家不一样的感觉,让“烧脑”的快感一次次来临。更好的沉浸感也是剧本杀魅力的关键来源。剧本杀的游戏里,每一个玩家都要扮演一个角色,但他们拿到的不再只是“狼人”“女巫”“平民”这样的一个干巴巴的词语,而是一个完整的人物设定故事。有的剧本里,人物故事特别复杂,关键细节很多,不仅一开始的阅读理解要花上挺久时间,游戏过程中玩家还常常要来“复习”剧本才能顺利推进下去。这些魅力让泽风很快“入坑”,成为剧本杀爱好者。在闲暇时间,她常常叫上熟悉的三五好友“杀”上一两局。她进入大学后的几年间,剧本杀的呈现形式从App、桌面游戏开始发展到线下实景店,游戏的沉浸感更上一层楼。案件发生的场景不再靠想象而是真实地呈现在眼前,玩家根据自己的角色换装、化妆,在剧本营造的世界里穿梭游弋。吸引泽风的是实景搜证的过程。“发现一个新线索的成就感;以及找到一把钥匙,在用它打开箱子或者密室之前对其中内容的期待,都让我着迷。”而其他的小伙伴也找到了各自的兴趣点。她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有一次她去的剧本杀实景店提供的角色服装非常精致,在剧情开始前,同行的一个姑娘一看喜欢得不得了,直接把所有角色的服装都试穿了一遍,每穿一套就不停自拍,完全忘了还要认真读剧本这件事。当然,实景带来的代入感让参与的每一个人都更加“入戏”。虽然同伴中很少有专业的演员,但当其中一人穿上古代侠客的衣服,在“公堂”之上拿着一把“宝剑”抵着你的腰时;那种压迫感比大家都坐在桌子上,间或吃口零食喝杯饮料甚至还嘻嘻哈哈几句,要真实许多倍。“在实景店里,我有一次被其他角色共同质疑是凶手,他们一边说话一边向 近,我真是感觉‘被逼到墙角了’,有点崩溃,差点就要喊出来:‘我真的是无辜的,不信你们去看剧本!’”泽风回忆说:那个真正的“凶手”,此时正躲在远远的角落里“暗中观察”,“果然是入戏了,心虚害怕了”。从“找真凶”到“被感动”小轩是剧本杀的“重度爱好者”,她说自己胆子小,但又很享受推理和解谜的过程;另外,由于学习的是戏剧专业,她很想在正式表演的舞台之外,也能更多地体验不同的人生故事。剧本杀满足了她这两方面的愿望。剧本杀中有不少硬核的“本格推理”故事,谜题错综复杂环环相扣,耗费的脑力体力很大,完整体验下来通常需要六七小时的净游戏时间。小轩玩过的长的一局这样的剧本杀,故事采用了类似“盗梦空间”的营造手法,众人花了好大一番力气以为解开了终谜团,其实不过是打通了其中一层的节点,还有好几层难题在后面。那场游戏从傍晚6点开始,加上中场休息的时间,一直持续到接近次日凌晨2点。“真是特别累,但终成功解谜,也觉得挺有意义的。”小轩说,这种体量大并且着重在推理解谜的剧本,常常会设置成玩家合作追求真相的“PVE”模式而不是经典的要互相质疑、在玩家中找出真凶的“PVP”模式。实际上,剧本杀在不断发展中分支出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典模式的范围内虽然可以创作不同的故事,但“套路化”的框架终会让剧本丧失新意。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让泽风没办法和伙伴当面相聚玩剧本杀,于是他们改约线上,从春节开始的一个多月里,几乎每天都在剧本杀的App里玩上三四个小时。把那款App收录的许多剧本都玩过一遍后,她已经熟悉了某些常用套路,例如凶案里的死者通常都是“三刀两毒”,意思是如果是五人游戏局,就可以发现所有人都和死者有恩怨,后者身上至少有三处直接伤和两种中毒表现,分别来源于参与游戏的每一个角色。这样营造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但真正的致命凶手只有一个”的氛围,以及让许多玩家一开始并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大家要找的真正的凶手。“这种套路当然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我可以理解,假如不是每个人都有嫌疑的话,那真凶要隐藏自己的难度就太大了;而且其他人的参与度就会比较低。但同样的套路玩多了之后我就不自觉地会让自己的思路去适应它,游戏本身的乐趣反而被冲淡了。”她说。并且,经典推理的剧本杀,剧本的逻辑一定要足够严密才能经得起玩家的考验。首先一定要给出确定的答案,不能像某些推理文学或影视作品的一般留下悬念。“玩家已经花了好几个小时亲身投入到游戏里来了,对真相都是有期待的,如果到还不和盘托出,恐怕每个玩家都有想打编剧的冲动。”泽风笑着说。同时,给出的结局假如有漏洞,较真的玩家一样会很不满意,这也源于高参与度带来的高要求。她觉得,不少本子在这一点上还有不少提高的空间。有套路就有反套路。在经典的“凶案推理”派之后,受到欢迎的是“情感体验派”。在后者的故事中,凶案的分量比较轻甚至已经完全没有凶案的存在,游戏更加注重的是让玩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在泽风体验过的一个“情感本”里,玩家进入一个流浪狗的故事。虽然故事里还是有“凶案”的元素存在,但大家在游戏中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破案”不是重点,关键在于每个角色对如何处理人与狗、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引起了所有人的深度思考。“我本身是一个喜欢小狗的人,所以在游戏中特别有感触。”泽风说,那次她得到的角色是一个对流浪狗很不友好、时常打狗的人,为了保证游戏的推进,她要让自己进入这个角色,可是内心又很矛盾,所以尽量少说话,以免“口是心非”太明显。直到随着推理的展开,她发现真正的杀害流浪狗的角色不是自己,才长舒一口气,在后面的游戏里变得活跃起来。“尽管披着‘角色的外壳’,但我发现我自己在‘情感体验本’做出的选择,并不会去遵从角色人设的逻辑,很多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来的。”小轩向《新民周刊》记者表示。在她看来,“情感本”剧本杀中的推理依然存在,只是从对案件事实和真凶的探究,变成了对某个特定话题的思考;而其中有些,正是人类千百年来逃不过的哲学命题。传播文化的窗口和泽风与小轩一样,北溟(化名)也是剧本杀的资深粉丝,不过他没有停留在爱好者的身份,而是把它做成了自己的事业。他在过去的七八年里是一名文物修复师。“修复师这个行业真正做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把文物修补好就足够了,而是要让人们知道这件文物是为什么、怎么样制造出来的,有谁用过它,它的主人又有怎样的故事。”北溟说,文物要真正活起来,就要活在人们心中。这需要一个面向公众的合适的传播方式。遇到剧本杀,他觉得找到了他想要的那种方式,于是决定全职来做这件事。他拉起了团队,既做剧本杀的故事原创,也已经开了4家门店、涉足产品发行。一组文物修复师进入故宫中一个尘封多年的院落,揭开了百年前的离奇事件……这是剧本杀《修复师》讲述的故事。它是北溟所在的“空然新语”团队创作的个进入发行阶段的剧本杀作品。创作过程中,他查阅大量资料,再进行架空的创作、游戏架构的搭建,并开展了十余场内部测试。这个故事题材显然与他的从业经历密切相关,也正展示了他进入剧本杀行业的初衷。“我还是在做文物修复这件事,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在他的设想中,《修复师》可以有续集、成为一个系列,甚至营造出一个剧本杀领域的“修复师宇宙”。在文物修复领域的积累,让他的实景店的布景和道具设计的品质与众不同。他敲定设计方案,然后找到为古装影视剧做道具的朋友专门定制。玩家穿的几件旗袍,来自他妻子的手工制作。靠墙的一张宝座垫子上,摆着云龙纹迎手和靠背。房间正中央的青色大瓷坛里,依照古时宫里的习俗,摆着用于散发香气的新鲜水果……这些细节,都来自他的专业和用心。北溟说,要加强体验感,剧本杀实景店的游戏过程可以引入更多的元素,例如卡牌、魔术、评书、相声、舞蹈。以营造剧本中一个恐怖的情节氛围为例,可以直接用灯光来制造惊恐效果,也可以全息投影出一个“鬼魂”、让玩家戴上VR设备身临其境,还能选择让真人扮演的角色出马。随着技术手段的升级,剧本杀和互动式戏剧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两者有可能走向融合。在他看来,实景店的呈现效果属于工具层面;而本子的类型属于桌面还是实景、是“推理本”还是“情感本”,也不是关键的;重要的还在于剧本的内涵,也就是想通过剧本杀表达什么。对他而言,传播传统文化,“让文物说话”,正是清晰的目标。“虽然目前国内的剧本杀行业还很不成熟,但我对它充满信心,它能实现我的梦想。”北溟说。(记者王煜)※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10、这个本是本格还是变格?卡比兽:一般遇到这种问题,主持人都是不会回答的,因为有些剧本是需要玩家自己判断是否为本格或变格,回答了的话就会涉嫌剧透。11、凶手知道自己是凶手吗?小智:有些本知道。有些本作者为了不让凶手玩家失去推理乐趣,会隐藏凶手的杀人手法,可能凶手不知道自己是凶手,或者只知道自己是凶手,却不知道杀人手法。所以遇到那种说我本里啥都没写的玩家,不要相信他。剧本有哪些类型?剧本杀复盘解析其实剧本游戏里面对于剧本,暂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分类机制。比如大家常讲的硬核推理本、故事还原本、情感沉浸本、恐怖本、阵营本......不是每个本都只有一个元素,而是多元素并存,只是剧本相比而言整体偏向于其中的某个元素。像以推理为主的推理本、以故事为主的还原本、以感受为主的情感本和恐怖本、以玩法为主的阵营本......这些新手玩家可以不必理解得太深,随着之后的玩本过程,亲身感受会比文字理解更清楚。我们采访了一些门店的主持人,也给没有玩过、或者玩了一两次剧本的玩家们一些新手本的推荐。

精工于硬核推理的云帆之前多玩的都是硬核推理本,而且很在意剧本杀里牵强和不自然的部分。所谓“菠萝头”也是在形容他的早期玩法,即尽可能沉浸到推理里,不太受人物关系设定的牵制,“选择坚持自己,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剧本杀杀手”。剧本杀复盘解析云帆介绍《壬辰倭乱》的情节时说,这个本子其实推理的意味没有那么重,主要是人物选择的纠结程度,特别能让玩家感同身受。他当时的角色是个人选择能左右大局的将军,“我玩那个本子,是真的觉得自己不想赢”。某种程度上,这种玩剧本杀反而不想赢的体验,对云帆这样执着于推理,一年内能刷七十多个硬核推理本的玩家来说很重要。让玩家因难以破解的高超悬疑设定“无法赢”是一方面。剧本杀玩多了之后,云帆自己也会开始思考,怎么样才算是成功愉快的剧本杀体验。“其实可能开心才是重要的,和大家都玩得开心相比,解谜的成就感也还好了”。现在的云帆更在意参与剧本杀的每一个人,比起把某个坏人立马“锤死”,他也会放慢脚步从别人的角度想剧本杀的乐趣。

我们还可以假设另外一种情况:从乙公司经营的网店内购买“剧本杀”剧本的不是丙公司,而是自然人丁。丁购买“剧本杀”剧本的目的是和朋友们在聚会时玩“剧本杀”游戏。那么自然人丁侵犯甲公司的著作权吗?根据目前相关法律规定,自然人丁购买剧本作品供自己使用,并不构成侵权。司法实践中的判例针对“剧本杀”行业抄袭、侵权等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已有相关判例。2022年4月,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剧本杀复盘解析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游戏剧本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某科技公司是一款游戏剧本的著作权人,涉案剧本于2021年3月1日创作完成,于2021年3月15日首次发表。某科技公司发现,一家网店在销售涉案剧本的电子版,售价为4.99元,而正版涉案剧本的价格为528元。某科技公司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将这家网店起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6万元。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网店销售的电子版涉案剧本与原告剧本作品的内容完全相同。被告未获得著作权人即原告的许可,利用网络上传、销售涉案作品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应承担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结合本案侵权行为的方式、后果、维权支出的合理费用等,酌情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开支共计1.2万元。2022年3月1日判决作出后,原告、被告均未上诉。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剧本杀”从业者们增强版权意识,尊重版权、规范授权、合理使用,主动抵制侵权商品。只有保护原创,才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不断出现。(本文作者为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点击查看搜【聚狼剧本杀】获取复盘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