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儿童剧本杀本身来看,“游戏+学科+价值观引导”的新形式,确实给传统教培行业转型设计了一条新路径。 专做儿童沉浸式戏剧的眯呱教育创始人吴雨桥表示,孩子需要学习,但对孩子来说,游戏是轻松的,学习是沉闷的,这使得学习和孩子天然对立,成了不少教培机构和家长面临的困境之一。而在剧本推理的过程中,孩子通过游戏学古诗、做算术,这或许是解决上述困境的新思路。 王城对此表达了相同观点。儿童剧本杀,本质也是一种课堂辅助手段。王城称,头部教培机构都会在课程中引入积分兑换、游戏升级奖章等趣味性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愿意进入课堂。“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是关键的一步,学生愿意学,即使没有名师上课,学习效果也会较为显著。” 沉浸式儿童剧本杀平台萌探剧游亦表示,不少教培机构找他们定制适宜6-12岁儿童的系列剧本,引入价值观塑造和职业选择的新内容。 “儿童剧本杀这种教育属性在下沉市场表现得更加明显。”吴雨桥介绍道,据其了解到的情况,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仅在山西省阳泉县,一家教培机构一个月内就开了20场剧本杀活动。在更为下沉的福建省福州市某“十八线”的小县城,一个月8场活动,同样场场爆满。 吴雨桥表示,儿童剧本杀在下沉城市更为走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其新颖的形式对家长的吸引力较大。另一方面,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下沉市场,儿童剧本能够在短短2个小时内,串联重要的知识点和学科考点,教学效果极容易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外化。 不过,尽管剧本杀本身去教室化、能够与户外营地、舞台艺术等场景相结合的特性,确实让儿童剧本杀的新故事越来越多。但如果现在就断定,儿童剧本杀是教培机构转型的新出路,目前来看,还为时尚早。 不过,安妈也表示,尽管已经有部分教培机构原意尝试开展儿童剧本杀活动,但更多的教培机构仍处于观望的状态中。剧本杀复盘答案 教培机构的观望,背后其实是本经济账。徘徊在是否转型中的王城表示,如果将儿童剧本杀作为一项增值服务,单日活动过万的营收确实吸引力很大。“可一旦转型成专门的剧本体验馆,却要面临装修、人员等巨额成本的支出,算算这本经济账,不少教培机构的负责人,很难下定决心彻底转型。” 另外,现阶段教培机构倾向于把儿童剧本杀作为一种销课手段。如半日营一次销课2-3节,一日营一次销课6-7节,同时单个学生还能额外营收至少200元。吴雨桥则直言,“不仅不用专门装修,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场地、生源和员工,为校区迅速产生资金流。” 但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教培机构利用儿童剧本杀迅速回流资金的方式,吴雨桥坦言,目前儿童剧本杀面临的问题,就是创作剧本和推动活动的教培机构多数是投机者。 “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部分教培机构只求快图新,但不注重效果外化,周一买本,当周就计划开本。”安妈同样表示,不少教培机构只关注某个机构通过一个现象级剧本实现高盈利的个例,寄希望于购买单个剧本,或者试图通过打造单个剧本实现转型。但结果往往是,剧本买回去只做了两场活动,就难以为继。

“双减”后,教培人谋求转型,有人做起了直播,有人转向成人教育,也有教培人将目光投向了剧本杀。“我自己喜欢玩剧本杀,但成人的游戏不适合孩子,现在有儿童剧本太好了!”、“孩子看《明星大侦探》正上头,玩剧本杀不仅能获得乐趣,还能学到知识,推荐来玩。” 随着剧本杀在年轻群体中的迅速走红,不少90后的家长纷纷选择带孩子体验儿童剧本杀。“双减”后,教培人转型,剧本杀与游学、夏令营以及沉浸式戏剧一样,都成为教培行业发展的领域之一。在儿童教育领域,儿童剧本杀讲出了新故事。 “区别于成人剧本杀,儿童剧本杀没有凶杀情节,也不引导孩子说谎,更像是注重角色扮演的沉浸式推理游戏。剧本内容也往往会结合古诗、名著、历史、数学等学科知识,让孩子边学边玩。”一位接触过儿童剧本杀的前从业者表示,儿童剧本杀实际上是早期寓教于乐项目“生活俱乐部”逐渐过渡到沉浸式“玩剧本”,演变而成的。 经营一家线下趣味数学教育机构的王城便是“双减”转型引入儿童剧本杀的教培人之一。“双减”前,王城的校区月盈利超70万元。“双减”后,机构续课率骤降40%。受此影响,王城开始尝试转型,并引入了儿童剧本杀项目。 王城并不是个例。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培机构开始逐渐开展儿童剧本杀活动,有些机构甚至转型成为了儿童剧本发行方。2021年10月,熊猫传媒董事长申晨在其个人抖音账号中提到,“近期将有望与新东方合作开发历史知识剧本杀。 ”随后,在全国拥有500家儿童书店的连锁品牌“约读书房”也推出了儿童名著教育剧本杀,并在短短三个月内开展了207场活动,实现201万元的营收。与此同时,儿童剧本杀还衍生出了较为新颖的线上场景。 即,孩子能在线上小程序完成任务获取线索,再进入线下门店进行体验。现在不少教培机构,举办一场儿童剧本杀活动的收入大概在万元左右。剧本杀复盘答案 ”安妈儿童剧本杀工作室从趣味英语教学转向儿童剧本制作与发行,其创始人安妈介绍道,现阶段,除了有100-300元/人的室内剧本杀活动外,还出现了费用高达800元/人的半日营、一日营等户外剧本游学活动。但机遇与问题共生,在日入过万的诱惑之下,更多的教培机构仍在观望,儿童剧本杀也尚未规模化。 除此之外,在已经入局的教培机构中,有些机构为了销课赚快钱,出现了剧本抄袭、剧本同质化等乱象。 这些乱象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近日,文旅部、公安部等五部门发布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除了首次将“剧本杀”纳入管理外,还突出强调了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即禁止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期外的剧本娱乐活动。

让人上瘾的“剧本杀”2016年,北京陆续出现了几家“剧本杀”店,一向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周悦康和朋友们玩了几次,但游戏体验感不高。“当时的剧本很粗糙,除了换装,没有什么亮点。”直到2020年疫情期间,周悦康发现了几个线上“剧本杀”APP。“感到沉浸其中,很上瘾。每个晚上都在不同的被构建的世界里饰演不同的角色,故事背景有古代的、科幻的,也有校园的,让我体验到不同的人生。”周悦康认为,剧本杀复盘解析 “剧本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玩家在枯燥、重复的生活以外找到刺激和有趣的新体验。疫情好转后,被压抑的线下娱乐需求释放出来,“剧本杀”出圈,行业站上风口。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剧本杀”的推理性、悬疑性可以满足玩家的推理爱好和表演欲。同时,“剧本杀”也为有社交需求的玩家提供了平台。在需求推动下,中国“剧本杀”门店快速扩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壮大,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70亿元。数据显示,超过四成的玩家玩“剧本杀”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26.5%的受访玩家是出于解压的目的才玩“剧本杀”。此外,社交、猎奇体验等也是玩“剧本杀”的重要原因。

何为“剧本杀”“剧本杀”起源于欧美一个非常流行的派对游戏LARP(Live Acting Role Playing Game),用剧本虚拟出一场谋杀故事,玩家通过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根据搜证案发现场的证据和与其他人的沟通交流去探索完整的故事真相,并结合自己的故事背景演绎和推理破解案件过程,找出真凶或隐匿身份。剧本杀复盘解析2013年,一款名为《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的英文剧本传入国内,这可以算是传入我国的个谋杀之谜剧本,同时也标志着剧本杀行业的起步——但只限于比较小众的桌游界。而“剧本杀”真正开始被大众熟知并广受追捧,还要说到一档至今热度都极高的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作为推理探案综艺,《明星大侦探》每期设定一个故事为剧情背景,各位玩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阐述不在场证明、现场搜证、集中推理等方式指认嫌疑人,终找出凶手,还原案情。从2016年季,一路拍到2021年第六季,豆瓣评分都不低于8.5,吸引了一大票忠实粉丝。此后《萌探探探案》《奇异剧本鲨》等各类“剧本杀”综艺不断出现,让“剧本杀”火出了圈。同时线上综艺的火爆也为“剧本杀”走到线下走进市场奠定了基础。

点击查看搜【聚狼剧本杀】获取复盘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