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剧本杀进入国内市场后经历了爆发性发展,那么现在的剧本杀正处于试探性发展的阶段。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 " 剧本杀 " 相关企业超 6500 家,且仍保持上升趋势。然而又有数据显示,仅 2021 年上半年,有近 1000 多家相关门店被关闭。 如此割裂的现象背后,是剧本杀行业的 " 疯狂内卷 "。发展至今,剧本杀的新鲜感已经所剩无几。为了吸引玩家,店家开始着眼于面积越来越大的实景搭建,又或是 360 度环绕投影、VR 眼镜和玩家换装应有尽有;剧本发行商则看重大 IP 改编,例如 2019 年由电视剧《庆余年》改编的剧本杀,首发后不过几天便收到了来自 2700 个城市的发行意向。 除此之外," 剧本 +" 模式、线上线下交流融合等创新都反映出剧本杀从业者对于在行业站稳脚跟的渴望。但在创新背后,也暗藏着居心叵测的恶性竞争。 2021 年 9 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发表文章,指出个别剧本杀宣扬暴力、灵异等低俗内容,引发公众担忧。除此之外,剧本杀行业中盗版剧本泛滥、版权意识低下、游戏时间不断拉长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剧本杀复盘答案 为了博取眼球,商家和资本方绞尽脑汁,却不知不觉间搅浑了这淌水。剧本杀的市场乱象不仅消耗了群众的好感,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2022 年 4 月,文旅部等部门研究起草《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旨在明确经营底线红线,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这一举措正预示着,如果剧本杀行业不正视发展问题,、不改正行业态度,等待剧本杀的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 就像七十年代的舞厅狂欢、千禧年代的网吧上网,如今的剧本杀同样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娱乐方式,在看到它带来的社会效益时,也应看到剧本杀对于良性发展空间的需要。相信监管力量的加入,能扶持剧本杀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3月的天,上海领先于全国,正式将剧本杀管理纳入到了地方法规,其首张受理通过并制作完成的剧本杀企业备案登记证明已于当日一早在宝山区发出。新生的剧本杀行业在规范化运营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在过去两年,剧本杀已然是国内年轻人为潮流的娱乐项目之一。很多媒体将这种娱乐方式称之为社交新宠。 这样一个源自欧美的角色扮演推理游戏,经过知名网络综艺加持和社交平台推广,一经推出,便迅速吸引了大批年轻玩家。一位90后游戏行业从业者在接受我们采访时透露,尽管他工作繁忙,2021年还是玩了70多个剧本。 他的工作和住所都在西二旗——这是北京知名互联网聚集地之一,互联网公司很多,但休闲娱乐场所较少。为了玩剧本,他会在平时下班后打车前往望京、双井、高碑店等区域的剧本杀门店,有时光打车费用就超过100元,高峰时期车程甚至超过1小时。一场线下剧本杀游戏时长一般在4小时左右。 如果将路程、吃饭以及队友迟到的时间都计算在内,单次为剧本杀花费的时间很可能超过6小时。剧本本身游戏时长再长一点的话,意味着休息日在剧本杀店从中午待到晚上。对深度玩家而言,一年玩四五十个剧本稀松平常,这相当于平均每周都有在玩剧本杀。 玩家真金白银的热爱促成了剧本杀行业的火爆,这直观地体现在线下门店数量增长上。据《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2019年全国剧本杀门店数量由2400家增长到了1.2万家,2021年已经突破3万家。 调研机构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以36.1%的投票率位列第三,仅次于看电影和运动健身。问题在于,盗版、涉黄、涉暴等监管风险之外,面对越来越多的同质化门店和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剧本,玩家的热爱还能持续多久?

近年来,剧本杀在年轻群体之间火爆异常,极强的沉浸性和互动性迅速俘获90后、00后,已成为Z世代新的娱乐选择。根据智研咨询提供的数据,预计2022年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38.9亿元。但市场火爆的另一面,是行业内丛生的乱象。 很多人担忧,剧本杀在文旅新风口上,还能挺多久。也有人开始寻找剧本杀与景区结合、在文化场馆出圈的新路,此路通否?2019年是业内公认的“中国剧本杀元年”,全国的剧本杀门店数量从2018年的2400余家攀升至12000家。 在激烈的竞争中,剧本杀的游戏形式不断融合化、多元化,从开始的桌面游戏慢慢发展到密室逃脱、实景搜证、沉浸体验,游戏时长也从初三四个小时发展为七八个小时,变装、主题装修、NPC(非玩家角色)互动元素的增加使剧本杀的体验感和刺激感不断增强。 火爆的同时,应该看到,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剧本杀还没有建立成熟的行业外部规范,也没有形成行业自律的内部约束,仍然处在野蛮发展的阶段。盗版剽窃、恶意低价等不正当竞争现象比比皆是。剧本质量泥沙俱下,优质剧本供不应求,部分剧本情节冗长无聊、逻辑线漏洞百出,更有甚者大打擦边球,将“黄暴本”作为卖点,污染社会文化生态。 优质剧本生产力不足是剧本杀行业的软肋,除了缺乏版权保护导致原创剧本权益难以维护之外,剧本陷入套路化也是生产乏力的重要原因。剧本要承担设置故事情节、架构诡计谜题、推进逻辑线索的任务,随着本子增多和创作周期缩短,剧本杀复盘答案情节创新的成本和难度都在提升,两毒三刀、变换身份、整容换脸等情节换汤不换药地在各个本子中反复出现,资深玩家的体验感极大下降。 有的剧本,刻意搭建混乱关系来制造悬疑,将出轨、绝症、非亲生等都安置到一个家庭,完全脱离真实生活,一味洒狗血也使故事变得单调浅薄。而剧本杀实景店小乱散现象依然存在。剧本杀缺乏行业规范,没有成型的准入门槛,剧本的审查存在许多漏洞和空白,缺乏对内容题材的原创保护。 一间小门头加几本粗制滥造甚至是盗版抄袭的剧本就能开一家门店,以剽窃、搞噱头、大降价来争取客流量,不仅使得许多新手玩家难以体验游戏乐趣,还会恶化竞争环境,导致争量不保质的消极化行业内卷,大量的侵权盗版现象更在扼杀整个行业的生命力,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生态。

从成人剧本延伸向儿童剧本,剧本杀这股风有了新方向。在家长和孩子的追捧之下,儿童剧本杀成为了很多教培机构的新选择。“今年过生日,孩子点名要去玩剧本杀,周末带娃又多了一个去处。” 90后妈妈程程告诉燃财经,此前连续两个月她都会在周末带孩子去桌游馆玩剧本杀。程程本身就是剧本杀重度用户,但儿童剧本丰富的主题还是让她无比惊讶。“科学、探险、财商……应有尽有。” 更让她意外的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竟然在搜证环节抢着发言。“一次打本也就200-300元,但能带动孩子主动参与社交,相较于去游乐场,性价比比较高。”80后妈妈安靖同样表示,“孩子现在对换装玩剧本推理特别着迷,周末都不爱在平板上打游戏了。 ”谈起孩子次接触儿童剧本杀,安靖回忆表示,年初在一家语文教学机构的推荐下让孩子体验了历史主题剧本杀,“没想到玩过后,孩子主动买了历史读物回来看,不仅学习兴趣明显提升,还记住了不少历史典故。” 随后,安靖给孩子定了一整套历史题材的剧本杀体验活动。燃财经在某个周末来到北京一家线下儿童剧本杀门店。 下午2点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候。有家长告诉燃财经,这已经是她第四次带孩子来参加活动,前三次都是自己来,这次邀请了孩子的小伙伴一起参与,“孩子已经有了喜欢的剧本系列。”上述家长表示。 事实上,安妈对儿童剧本杀的火爆早有预感。过去,学生在周末总要报学科类辅导班,但“双减”后,大机构的校区基本关闭,学生的周末时间确实是空出来了,但家长们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时间。“我当时的反应就是,如果能将游戏和教育结合起来,再搭配适当户外运动,做出有一定市场需求的产品应该并不难。”剧本杀复盘答案 在北京开了3家儿童剧游体验馆的悦河马家庭桌游剧本馆创始人金一锴,从去年开始着力发展儿童剧本业务。金一锴表示,相比其它儿童桌游,“儿童剧本+游戏推理”(统称“剧游”),更受家长的欢迎。 “桌游听起来还是游戏,但是剧本有推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过程。除此之外,往往伴有换装、实景演绎,同时满足了孩子的表演欲望和游戏需求,好玩的游戏也极易在孩子间形成口碑传播。”此外,金一锴提到,不仅孩子喜欢,家长也喜欢拍照发朋友圈。“由于一场儿童剧游的时长在1-2小时,甚至还有半日游或者一日游项目,不少家长会将剧游活动当做周末托管的新方式。” 据金一锴透露,当前门店的复购率已经达到了25%。如金一锴所说,王城告诉燃财经,剧本杀这种形式在儿童教学里或许还算新物种,但对于很多本身就是剧本杀忠实用户的80后、90后家长来说,较为容易接受。尤其是不少优质剧本,能将学科知识通过游戏添加到推理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实现边学边玩。

在剧本杀诸多类型的剧本中,或许“情感本”是能体现剧本杀角色扮演机制的一种剧本类型。此类剧本往往有着错综复杂且裹挟着情感纽带的人物关系,这种角色之间的关系网将上述的玩家对角色的“独属感”进一步放大,建立起玩家之间充足的互动空间。 在游戏过程中,玩家之间往往以角色名或角色之间的关系互相称呼,这种人与人,在同一空间内面对面虚拟出的沉浸式互动方式与社交软件或网络游戏等借助于互联网作为中介的互动更加的真实与亲切,在互联网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日常生活的现代年轻人看来反倒是营造出一种另类的遁世感,而剧本杀以剧情作为依托和媒介又为日常生活压力巨大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合理出口。 在此基础之上,情感类剧本的文笔描写相较于推理类剧本较为细腻,因为不再强调推理部分的功能性,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人物心理细节,人物所处环境,以及剧情整体的合理程度的描写之上,使得玩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着更强的沉浸感。 这种沉浸感是源于玩家自己对文字描述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想象力,人们对自己内心想象出来的事物往往有着更深的情感,玩家将这种情感一并融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中,便进一步强化了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投入程度,使之站在角色立场上思考并与其他玩家互动,这种以剧本作为“借口”的“戏精上身”式的快乐与沉浸也是剧本杀不同于其他游戏形式的独特魅力。由于没有相关的审查或评级机制,剧本杀在近年爆发式的流行以及创作上的泛滥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 在剧本杀行业里,抄袭和剽窃现象屡见不鲜。而剧本杀作品中出现的抄袭行为也不仅限于对其他的剧本杀剧本进行抄袭,其对影视剧的抄袭也同样极为常见,不少剧本杀作品直接照搬某些著名影视剧里的情节与人物设定,并大大超出了致敬或借鉴的范畴,就目前所知,影视剧公司也鲜少为剧本杀创作中的抄袭行为追责。剧本杀复盘答案 在内容层面上,剧本杀为了追求游戏互动性和剧情上的难以预料性,经常会涉及一些较为奇情的戏份,时常会包含精神分裂、虐恋、乱伦、亵尸等情节。由于剧本杀自身并无评级机制或玩家年龄建议,而玩家也多是年轻人甚至初高中生, 过早地接触此类内容(而且是以角色代入的方式)或许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剧本杀因为其创作上的自由,以及沉浸式的角色体验,通过其独特的角色共情特征,也可以成为一个窗口,让年轻人对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各阶层人民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个别剧本杀就把背景设定在抗战时期下生存状况如蝼蚁一般的中国难民们,地震或疫情时期救援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村民之间等。 在恰当的引导之下,这些设定独到的剧本杀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年轻人在游玩过程中重塑他们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

点击查看搜【聚狼剧本杀】获取复盘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