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带一个本儿,我首先会看。我这人有个习惯,我不带烂本。我看完觉得这本儿合我胃口,并且流程没有问题,我再去细看人物剧情,看人设能不能立得住。然后我再去看剧本里的凶案合不合理,逻辑对不对。就是总结,想怎么开本,去设计、测试舞台。一般玩剧本杀都是在通用的空间,(氛围)要在灯光、服装这些上下功夫,比如把灯光调暗、换个颜色,除非主题店有密室或者专门设计的房间。后来我还接触过一个叫“环幕”的东西,房间四面有像大屏幕一样的墙面,可以切换场景。剧本杀里,玩家既是观众,剧本杀复盘解析也是演员,这一点让我思考了很久。剧本杀是沉浸式舞台艺术,是互动的艺术。我们不能强迫玩家去怎样表演,只能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引导,你演得好,他们自然会投入的。我的习惯是从玩家踏进这个房间开始,戏剧就已经开始了。有时候,玩家会突然问DM一个剧本外的问题,或者做出一些比较过分的举动,我都会结合人物特点去制止,而不是从剧本里跳出来说不行。我会把一个剧本杀作为一个戏剧去排练,按照舞台化的模式去处理。我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店里,先看看灯光,再看看服装、道具。不同颜色的灯光摆在哪个位置,什么时候放音乐,我都会抠一遍,然后才会去开本。我的设计会比别人更多,我会想,玩家是演员,而我作为导演应该把他们安排在哪个位置。在一家我长期兼职的店,这家店的老板和工作人员要么是学导演的,要么是学表演的,可能大家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我们认为这个东西就应该这么办。我和老板的关系除了上下级之外,也是好朋友,也是兄弟,也是策划伙伴,所以给我的体验度就很丰富。我们能够聊很多东西,他自己也写剧本,我也给他建议,帮他排练。

“门店端的工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可复制性弱,目前还无法通过连锁和特许经营模式快速扩张,短期内仍处于分散状态,尚未形成头部。加之运作模式很重,租金、人力和运营成本高,需要大笔现金支出和较强的资金实力,玩家对服务体验的要求也很高。这也是资本现在不进入的原因。”陈鹏说。投资机构对线下剧本杀还存在着其他的疑虑。那就是剧本杀门店还十分依赖行业上游的发行方和创意研发方,话语权较低。剧本杀复盘解析剧透测评真相答案凶手角色没有内容创业的入口,线下门店仅仅就是一个提供游戏场景的“二房东”。前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剧本杀行业缺的是优质的内容,更完善的人才体系尤其是管理人才梯队,以及更优秀的行业协会、更沉浸式的服务内核。在这些行业基础尚未完善的前提下,如果单纯谋求资本,以快速扩大盘子,花费的时间成本和额外经济成本将会更高。”在他看来,门店疯抢本和城市限定本,也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的运营能力和营销能力的高度不自信。他认为,剧本杀流量的来源不仅是独享的内容,也包括良好的服务体验,包括门店将相同内容展现得更好的能力、提供更沉浸式的场景,以及对作品的深刻洞察。这也是商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什么年轻人爱玩剧本杀?说完了概念、产业链,我们再回到那个关键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玩剧本杀?首先,剧本杀本质上是情绪消费。玩家参与游戏过程中,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快乐情绪,玩家会为了这种愉悦感花钱体验,这有点类似看话剧或玩狼人杀。但看话剧需要审美水平,狼人杀需要较强的逻辑和表达能力,相比之下,剧本杀只需要进入剧情,玩家即使“躺平”也能玩到。有参与感、有线下社交、低门槛,还能获取快乐,这种形式确实会让消费者喜欢。不过,情绪消费的另一面是,一旦情绪调动失败,消费者会重新计算沉默成本,所以尽管当前剧本杀很火,但网络上对剧本杀的评价褒贬不一,两级分化。剧本杀复盘解析剧透测评真相答案凶手角色另外,剧本杀的代入感,可以满足玩家逃离现实的需求,换句话说,剧本杀可以帮助玩家进行情感宣泄。一场沉浸式的游戏,从不同的人生经历中获得新的体验和认知,而通过对角色的“移情”,玩家在现实生活中压抑的情绪往往能够在这种场景中得到很好的释放。1942年,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了心理剧治疗。他相信人类是天生的演员,且具有自然的行动渴望,需要将内在的情感状态表达出来,以亲身的体验来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除了玩家的主动性和代入感以外,剧本杀还结合了文学、戏剧、音乐、游戏等,对于像我这样同时创作文字、音乐和戏剧的跨界人士,是非常完美的呈现机制。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数字融合实验室的姜振宇也在组建学术团队研究和创作剧本杀,在他们看来,剧本杀在审美形式和情绪流动上与沉浸式戏剧有强烈的内在联系,都是叙事性文学在科技时代以多种形式走向大众之后产生的变体。 通过观察分析剧本杀的改编、创作、表演、游戏乃至背后的产业化过程,将从更多元的角度理解人类讲述故事、表达情绪的原始逻辑和内在冲动。其实“沉浸式”从媒介史而言,指主要感官被浸泡在非现实世界的体验,所以当剧本杀作为媒介,我愿将其称为“沉浸文学”,这也是我认为剧本杀的创新所在和推广意义。 在创作过程中,我也感受到其与传统小说的差异,比如合格的剧本杀不能有边缘人物,也就是解构了主角和配角、主线和支线之间的关系,要求每个角色和故事线占据同等重要程度,而且需要从每个人物的角度重述一遍故事,相当于戏份平均的多声部叙事或“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int of View),这对于文学创作也是一种变化。 在一片如火如荼当中,科幻向剧本杀的发展情况如何?据线下剧本杀交易平台“黑探有品”统计,2019年科幻题材剧本总数量50个,总销量2094套;2020年科幻题材剧本总数量87个,总销量4471套,同比增长一倍以上,这与行业飞速发展的整体态势相关。 从题材上看,包含了太空战舰、机器人、外星人、丧尸、克隆体、基地、废土、末日科幻等类型,其中近未来的赛博朋克较多,比如2020年销量第二的科幻推理本《应许之地》,探讨了未来人类与仿生人共存之境。 2021年发行的《七秒永夜》则以未来乌托邦为背景,涉及时空折叠和量子力学等科学理论,终结局更导向宇宙中的人文思索。 这里所指的“科幻题材剧本”包括了广义上带有科幻元素的剧本,并非纯科幻本。比如2020年销量的《璀璨星河》,采用至亲离别后变成天上星星的平行时空立意,带有很强的情感标签,与大众爆款本的普遍调性一致。 而在2020年科幻题材剧本销量排名靠前的剧本中,情感标签有两个,本格或变格推理标签有9个,说明科幻题材还需要与其他类型相结合——能打动大众玩家的是情感,能打动剧本杀老手的是推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2020年全行业总销量的《你好》销量是《璀璨星河》的六倍,而《璀璨星河》仅排到第70位。 所以,科幻题材剧本杀依然只占极小的份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从创作角度来讲,剧本杀需要提供两层的体验,层是“玩法”,也就是游戏机制;第二层是“文法”,即优美的阅读感受。剧本杀复盘答案 所以,一方面需要游戏界的创作者进行探索,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科幻界专业人士的参与,在文学表述和设定呈现方面给予支撑。由于剧本杀较强的社交属性和互动属性,这种形式既能满足现代年轻人“想要成为别人”的心理体验需求,亦能锻炼其换位思考的思辨能力和思想方式,颇具教育意义。 据保守估计,2021年行业规模同比2020年增加,玩家数量增加,作者、发行和店家数量与标准也会随之提升。 参考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我认为科幻题材在剧本杀行业目前尚处于蓄势赋能阶段,依然在期待爆款出圈的作品出现,或有更大能量的“井喷式”爆发。因此,剧本杀不应只是商品,更应该成为一种艺术品,应当拓展剧本空间,扩大受众群的覆盖面,以更丰富的主题,引发更深度的思考。日前传来消息,刘慈欣授权的科幻巨著《三体》已在头部剧本杀公司“探案笔记”进入开发阶段。能否成为剧本杀界的《流浪地球》?不禁令人期待。 期待在不久的未来,作者、发行方及相关部门对科幻题材予以更多关注,利用好这一数字时代下的新载体,同时可以考虑举办作品评选和奖项设置,推动其真正成为“沉浸文学”的新形式,甚至是提升全民尤其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新路径。

点击查看搜【聚狼剧本杀】获取复盘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