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提供给玩家大量的“个人化体验”,剧本杀甚至引发央媒的关注,提出需要对行业进行监管。甚至,有媒体暗访一些惊悚、血腥布景的剧本杀门店,指出不良剧本可能造成参与者产生心理问题。像“赵晓飞”和“落落”这样沉迷剧本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在游戏中拓展社交空间与交流,追逐超脱现实的体验。剧本杀复盘解析剧透测评真相答案凶手角色从2021年3月次玩剧本杀后,张言言几乎每周都会去“打本”。而“打本”的目的,27岁的她直言不讳:为了社交,为了认识男孩。在北京,张言言全部生活几乎都被工作占据。清晨6点40,张言言起床洗漱,在站立都艰难的早高峰地铁里换乘三趟地铁去上班,回到家时往往将近晚上9点,每天通勤时间超过3小时。能遇见的同龄 都是上下班路上同样步履匆匆的年轻人,能有片刻交流的,都是公司里较为年长的同事。张言言期待着能够真正地、深层地与人建立连结。对她来说,与碎片化、充满矫饰和伪装的虚拟社交环境不同,剧本杀是天然且真实的社交场域。超过3小时的游戏里,她与多名 玩家面对面地互动,观察着他们的言谈举止,衣着品味,逻辑能力,甚至是透露出的价值观。张言言偏好情感本,情感本为她和其他异性安排了一段又一段曲折浪漫的爱情线,在设置好的剧情里,言言体会着暧昧,与剧中人一起一次次地坠入爱河。

从剧本杀游戏内部机制来看,其本质是一种去中心的会议,也就是除了主持人以外,游戏过程中每一位玩家都有平等的发言权。 与此同时,剧本杀的“剧本”也就是小说的叙事逻辑是线性的,但实际游戏的过程更多依靠空间逻辑来进行,在相对静止的时刻中,玩家通过每一个角色对自身故事在人物心理、动作以及场景的展示,终推理分析形成完整的人物关系网络和案件发生前后故事的全貌。 由于玩家之间对于彼此的线索和故事互不知晓,因此玩家在特定情境中依托特定身份,就拥有了平等的角色话语权,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也能够满足年轻人自我表达与情感展露的需求。当我们关注到游戏中的个体,剧本杀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或许在于它为普通人提供了如同戏剧演员一样的体验另一种人生的机会。 “扮演”一个与自己身处不同时空设定中的人物,玩家“入戏”的过程也是角色与自我对话、进行主体性发现的过程。玩家对角色的扮演不完全是戏剧化的,因为表演只是作为推理凶手过程的辅助环节出现的,因此玩家所扮演的形象是玩家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能力再一次生产出来的角色形象,也就是真实自我与虚拟自我相结合的产物。 可以说,这种表演是一种“自恋式”的表演,玩家将自己的情感、观点、态度借由角色抒发出来,在剧本杀所建构的无限接近真实的虚拟世界中,玩家可以暂时逃避日常公共社交的一切顾忌进行自由地表达。剧本杀作为一场疗愈孤独的角色扮演,本质上是一场幻梦,它似乎为当代的孤独个体们提供了一种走出私人领域、进入社会性交流的形式,但实际上这种社会性交流是虚构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并未真正走向公共领域,反而愈发表现出逃避与拒斥。剧本杀复盘答案 或许当下的年轻人的确需要这种短暂的逃避,但是伴随着几年的发展,作为剧本杀核心的“剧本”如今更多地走向创造性乏力的境况。剧本杀所带来的刺激来源于真相逐步揭示的游戏过程,因此对于玩家来说,每一个剧本都是一次性的,在这个意义上剧本杀的叙事性与游戏性是割裂的,无论叙事本身如何光怪陆离,终的所谓作案手法无非是“三刀两毒”。 除此之外,剧本杀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纳入虚构空间中,也会对真实案例或社会事件进行改编,生活娱乐化与对严肃、复杂叙事的消解和拒斥仍旧存在不可忽视的隐患。作为一种青年消费与文化现象的剧本杀,如何真正地实现与公共领域的连接并找到创造力的突破口,仍是其亟待解决的命题。 近日,为规范“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活动,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研究起草《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拟从备案管理、内容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等多个角度规范行业发展。 这将是全国性的剧本杀、密室逃脱管理规范。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2021年剧本娱乐经营活动预计规模达到170亿元,同比增长率将上升到45%。在需求推动下,中国剧本娱乐经营门店快速扩张,部分剧本娱乐企业已经拿到首轮投资,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壮大,预计到2022年中国剧本娱乐活动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238.9亿元。 快速增长的剧本娱乐活动在不少人眼里仍是一个小众行业,但作为从业者、消费者都是以Z世代为主的新兴行业,剧本娱乐活动对新一代年轻人正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征求意见稿发布后,这个小众行业将面临怎样的合规监管?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了多位从业者、专家和行业组织负责人,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详细解读。

剧本杀的火速出圈近十年,中国聚会类游戏的变化呈现出非常清晰的热度曲线:十年前的三国杀,五年前的狼人杀,以及近两年的剧本杀。如果说三国杀和狼人杀的从出现到风靡,都还经历了或长或短的所谓“培育期”的话,那么到了剧本杀这里,剧本杀复盘解析则实现了从综艺节目到大众娱乐、从线上游戏到线下门店的双重火速出圈。剧本杀来源于国外一款名为“谋杀之谜”的桌游。一场剧本杀有数名玩家分饰不同的角色,从各自已知的视角围绕剧情展开推理、讨论,还原人物关系,共同破案推凶或者完成目标任务。2016年3月开播的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首次将剧本杀带入中国大众的视野。同年,各种剧本杀APP、线下店就已经相继出现。图片△《明星大侦探》剧照 图源丨豆瓣网2017年初,戏剧编剧出身的季小岚应邀进入某剧本杀公司担任总编剧,带着手下4名编剧进行剧本创作。在试运营阶段,该APP可以做到每日上新本、日增新用户上千名,正式运营到第三个月时,该APP已有一百多个剧本可供玩家体验,排名已经跃升至行业内前四。

剧本杀原名“谋杀之谜”(Murder Mystery Game),是一种早出现于欧美的推理游戏。它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的游戏“陪审团”(Jury Box)。 这个游戏根据法庭陪审团制度衍生出来,玩家会扮演陪审团成员,聆听检察官朗读的案件,并根据相关线索来判断被告是否有罪。 后来这种游戏融入了更多扮演元素。玩家不仅可以成为负责侦破案件的侦探,也可以成为案件当事人甚至凶手。玩家交互性与解谜性并存,即形成了谋杀之谜这种角色扮演推理游戏。2013年,中国引进了个谋杀之谜游戏《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在当时非常小众。 直到2016年3月,湖南广电旗下的互联网视频平台芒果TV推出了明星推理综艺《明星大侦探》,才使这一游戏形式更加广为人知,逐渐破圈。2017年,第二季《明星大侦探》播放量破亿。借网络综艺热度的东风,剧本杀在国内逐渐起步。 早期谋杀之谜属于桌面游戏(Board Gmae),即在桌面进行并要求玩家面对面沟通,一般还会使用纸质材料或模型辅助,与电子游戏相对。那时大家熟知的桌面游戏主要是三国杀、狼人杀等。有的桌游店会用A4纸简单打印剧本提供给玩家,内容往往比较粗糙,能吸引的玩家有限。随着《明星大侦探》成为爆款网综,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好的剧本人物性格立体、案件复杂有趣,对剧本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剧本杀小众且版权意识薄弱的当时,有的店甚至直接将《明星大侦探》中的案件照搬下来做成剧本。也有公司敏锐地抓住了玩家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比如2016年北京智乐源由开发桌游迅速转型为发行剧本,一年之内发布了《丹水山庄》《傀儡的记忆》《幽灵复仇》3部作品,引领了当时剧本杀市场的风潮。 从2016到2021年,智乐源6年推出了名为“豪门惊情”系列的28部作品。这些作品均以民国为时代背景,将大家族内复杂的人物关系借由案件铺陈开,很能满足玩家对角色扮演的需求,早期几乎独占剧本市场。其他剧本发行工作室推出的如《良辰吉日》《蛊魂灵》《年轮》等经典剧本,在2018-2019年才开始发布并逐渐流行 。剧本杀的本质是以案件为核心的RPG游戏(Role-Playing Game),推理是推动剧情的内核,角色设计则是能否代入人物的关键。从这点来说,“豪门惊情”系列无疑相当成功,玩家能在游戏过程中亲身体会以往只能在影视作品或小说中看到的民国恩怨情仇。剧本杀复盘答案 这也使国内玩家意识到,照搬自国外的谋杀之谜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国外的剧本剧情很难直接使国内玩家共情。就连“谋杀之谜”这个叫法本身都非常欧式,不如“剧本杀”简洁明了。 剧本是游戏的必备要素,“杀”字则凸显“谋杀”元素,词的结构又类似于大家熟知的三国杀、狼人杀,方便记忆。本土化内容发展促使剧本杀很快从桌面游戏中独立出来。在案件推理的基础上,剧本杀的规则十分简单,却因为剧情而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只要玩家能够完成阅读,能够正常表达,就可以参与游戏,比绝大多数桌游都少了理解规则的门槛。 这也使剧本杀不仅可以脱离桌面变成实景,还可以随着技术发展进行线上化,甚至变成完全虚拟的场景。2020年开始,剧本杀频繁上热搜,使这个游戏形式更加广为人知。年初线上剧本杀APP因过年期间涌入玩家太多而瘫痪,年末央视财经报道剧本杀相关事宜。2021年,某哈尔滨新冠患者流调反复出现在剧本杀店的行程,再次引爆热搜。

点击查看搜【聚狼剧本杀】获取复盘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